为落实学校建设“金课”、淘汰“水课”工作目标,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规范课程管理,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质量,特制定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年度课程评估实施方案。
一、成立课程评估工作小组
组长:姜立春
成员:王怀玉 罗明华 石红艳 谭承佳 曹宇
秘书:何帆
二、评估方式及其安排:
(一)课程自评(4月21日—5月9日)。
1、各专业选3门课程(选取范围: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参与课程评估。各专业根据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结合本学期课程安排,确定具体参评课程。已评并达到合格及以上等级的课程、近三年获准立项省级以上精品课程等不参加本次评估。
2、各门课程主讲教师对照评价指标,对课程进行自我评价。课程评估的指标体系参照《绵阳师范学院本科课程评估实施方案(试行)》(绵师院质控字〔2020〕11号),从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理念与目标,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实施,教学资源应用,课程考核、反思与持续改进,课程特色与创新等七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3、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年度本科课程评估课程统计表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性质 |
课程负责人 |
所属专业 |
二级指标评估汇总 |
自评等级 |
1 |
|
|
|
|
|
|
2 |
|
|
|
|
|
|
3 |
|
|
|
|
|
|
4 |
|
|
|
|
|
|
5 |
|
|
|
|
|
|
6 |
|
|
|
|
|
|
责任人:各课程主讲教师
(二)教研室评价(5月10日—5月14日)
各专业组织参评课程团队对照课程评估标准,在准确理解课程评估实质内涵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自评,逐项给出评估等级,总结课程建设成果、经验,凝练特色等,形成自评报告及相关支撑材料。重点是课程大纲、教案、PPT课件、教学资源等是否能支持课程目标达成,上一年度该课程考核是否按学校相关文件执行,过程性评价材料是否完整可追踪。
责任人: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
(三)学院评价(5月15日-5月19日)。
自评通知学院组织院内外专家成立“课程评估评审专家组”通过审读自评材料、随堂听课评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课程评估工作,给出评估成绩、形成评估反馈意见,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公示。
5月19日,将课程评估结果统计表报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各教研室并自行保存好课程材料及评估过程性材料。
三、工作要求
1.各教研室务必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严格要求,保存好课程评估过程中一系列原始资料,包括但不限于课程评估工作方案、专家听课记录、专家打分等。
2.教师务必认真撰写自评报告,准备齐全支撑材料,尤其是课程持续改进与反思以及课程特色与创新材料,切实做好本轮课程评估工作。
3.各教研室按时间安排将材料提交学院。
附: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年参与课程评估的课程
课程名称 |
课程性质 |
课程负责人 |
所属专业 |
植物生理学 |
专业必修 |
朱利君 |
生物科学 |
动物学(二) |
专业必修 |
魏小岚 |
生物科学 |
微生物学 |
专业必修 |
卢妮妮 |
生物科学 |
有机化学 |
专业必修 |
李婷 |
生物制药 |
药理学 |
专业必修 |
郑凯迪 |
生物制药 |
发酵工程与设备 |
专业必修 |
吴倩 |
生物制药 |
生物信息学 |
专业必修 |
廖正巧 |
生物技术 |
细胞工程 |
专业必修 |
卢妮妮 |
生物技术 |
生物分离与技术 |
专业必修 |
张宽 |
生物技术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3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