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各班:
2024年暑期将至,根据学校工作安排,为确保期末及暑期学生工作有序开展和广大同学安全,让同学们度过一个平安、健 康、快乐的暑期,现将暑期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集中开展学生安全教育。
1、放假前,各班要组织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重点针对防溺水、防自然灾害(洪 水、雷电、泥石流、台风等)、防电信网络诈骗、交通安全、食 品安全、网络安全、用电安全、传染病防治、森林防火安全等安全主题,集中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 识,做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2、要提醒学生在离校前锁好宿舍门窗,宿舍内不存放贵重物 品,避免被盗造成损失,要确认切断水源、电源,收起阳台、走 廊上的衣服、物品,以防大风天气吹落丢失及重物伤人。
3、要教育提醒暑期有社会实践、就业实习等出行意向的学生谨防传销组织 和非法中介的欺骗;要特别教育引导学生防范恶劣天气变化及地质灾害,远离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及江河湖泊等危险区域。要教育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使用网络,理性表达观点,传播主流文化,弘扬网络正能量;提醒学生按时离校返家,在离校返家前需注意购票安全,通过正规途径购票,返乡途中不坐“黑车”,乘车时系好安全带,谨防人身安全事故或财产损失。要提醒学生注意假期出行安全,外出旅游须征得家长同意,提前告知家人去向,尽量不单独出游或去未经开发的偏、远、险、陡的地方游玩,出行途 中要选择安全可靠的出行时段、路段和交通工具,不乘坐非法营 运和超载车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公共安全秩序。
二、重视学生劳动教育。
放假前,各班要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管理,根据天气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时间开展适宜的种植和集中除草活动,发挥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育人功 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教育学生利用暑期投身劳动实践,主动承担家务,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强化劳动实践, 培养劳动习惯,提升劳动技能;加大暑期学生劳动教育的宣传力度,在学生中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相关劳动实践素材可上传易 班平台“美行传颂”专栏留存备查。
三、精准掌握学生去向动态。
各班要加强家校联系,精准掌握学生去向情况,组织学生如实填写《暑期去向登记表》,分 类建立离校和留校学生信息台账,对离校学生要准确掌握学生离 校时间、到达地点时间、交通方式、行程轨迹等,保持与离校学 生及其家长的联系,及时跟踪了解学生是否安全到达目的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返家行程可追踪,家校协同有反馈, 确保离校工作顺利、安全、有序,相关工作资料报辅导员处留档备查。离校学生如因教学、科研等需求提前返校的,要向辅导员老师提出申请获批后方可返校。
四、加强留校学生日常管理。
1、暑期原则上不留校。若因特殊原因申请留校的须向辅导员老师递交有带队老师签字确认的暑期留校申请书及安全承诺书经辅导员审核签字后方可报学院审批。学院审核同意后统一报学工部及宿管。
2、各班应在2024年7月5日下午五点前将符合要求的暑期去向登记表和暑期留校申请表、安全承诺书及汇总表(含电子版)统一报女工部蒲洋(电话:18382928661,QQ:3155213256)汇总,学院审核后于7月6日报学工部和宿管。
3、落实学生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严格落实 “谁审批,谁负责”“谁带队,谁负责”的原则。
严格暑期学生活动报批。各班要严格落实学生活动审批及报备要求,特别是组织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组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社会(志愿)服务等,必须向相关活动的业务主管职能部门报批和备案,并加强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交通安全、 组织纪律等安全教育,做好各项安全防范应急预案。要严格落实 “谁审批,谁负责”“谁带队,谁负责”的原则,加强过程管理, 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参加学校相关活动必须由负责老师全程带 队、全程监督、全程管理,并给参加活动的每位学生购买人身意 外伤害保险,确保暑期活动的顺利安全。
4、学校和学院对留校学生进行统一 住宿安排。要求留校学生要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 妥善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服从负责老师、辅导员、公寓中 心管理;外出要锁好宿舍门窗,保管好随身贵重物品,注意用电 安全,离开宿舍需及时断电,不在宿舍乱拉乱接电线,不使用大 功率电器、劣质插座和充电器,严防火灾事故发生;不得有夜不 归宿等违规行为,留校学生离开绵阳市区或中途返家须征得辅导 员老师同意并在所在学院进行登记备案,确保留校学生数据精准 掌握。各学院要组织相关老师深入学生宿舍、实验室开展全面细 致的安全检查,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对存在的隐患及时整改。
五、用心做好学生服务保障。要关心关爱留校学生, 动态掌握留校学生健康和学习生活状况与需求,及时提供针对性 服务;要满足学生合理需求,让留校学生感受到“在校如在家” 的温暖。要持续关心关注学业困难、经济困难、心理困难等特殊群体学生,做好家校联系和沟通,及时将学生在校表现、学习情 况等反馈给家长,发挥家校协同育人作用。借助各类平台持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关心关爱重点关注学生,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对学业存在困难的学生以适当形 式进行朋辈帮扶,对毕业班学生要及时进行就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学业发展和就业能力提升。
学工办
202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