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专业简介
1专业定位
1.1 学制学位: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1.2 培养目标:本专业依托四川绵阳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链,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宽广药学和生物学知识,较强的生物学和药学科学研究及应用能力,从事生物药物研制、生产与工艺设计、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1.3 主干专业课程:生物学、生物工程、药学 主要课程: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学、化工原理、生物制药工艺学、制药生物技术、生物制药设备、工程制图、发酵工艺原理、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物设计;生物制药上游技术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基因工程实验)、生物制药中游技术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发酵工程实验、蛋白质药物工程实验、药理学实验)、生物制药下游技术实验(生物技术制药综合实验、制药技术综合实验、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药剂学实验、药物分析实验)。
1.4 专业特色:本专业一贯坚持上中下游一体化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一体化工程学科思维、一体化工程技术素养和一体化创新工程实验能力。四川省正在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生物药物研制、生产与工艺设计、技术创新、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以及从事生物医药所涉及的保健品、医药相关产品的生产与应用。
1.5 职业发展方向:生物制药、保健食品、中药制药领域研发、生产、分析检验及推广等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师。经过一定时间的经验积累也胜任以上行业的管理工作。学生毕业后也可以继续攻读生物制药、食品工程、中药制药等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职业定位。
2专业发展沿革情况
2011年我国本科教育正式分化出了生物制药专业( 专业代码083002T),该专业被认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位于生物工程类专业之下,授工学学士学位。生物制药本科专业作为一个特色专业门类,将会为我国生物医药行业所需的创新人才提供相应的教育创新培养平台。从 2011年该专业首次申办到2015年,我国共有50所不同层次的大学或学院开设了生物制药的本科专业,其中专业医药院校有15所,综合性大学或学院有8所,其他类型的大学或学院(包括农业、工科、师范等)有27所; 从地域分布来分析,50所开办生物制药专业的大学分布于全国17个省份。
绵阳师范学院生物制药专业是在2003年建立的生物技术(制药方向)专业基础上发展而来,2014年正式开办生物制药本科专业,为中国(绵阳)科技城的生物医药行业提供具有高水平实践技能的人才,极大地缓解生物医药产业迅速发展与人才储备不足的矛盾,达到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目的。2019年本专业立项为四川省应用示范专业。

3师资队伍
3.1 教学团队
专职教师:
生物制药专业正在建设一支在应用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一定理论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已有专职教师20人,其中“双师双能型”教师15名。专职教师中,教授(研究员)8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4人、讲师6人,助教2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占比专职教师70%。其中,有四川省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 1 人、绵阳市优秀教师1人、绵阳师范学院教学名师1 人、教学良师1 人、教学新秀1 人、硕导8人。具有博士学位13人,占比专职教师68.4%。学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建设模式,加强并不断优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我校生物学和生物医药相关专业的教师队伍在近10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973专项1项,国家863子项目1项,科技部创新基金2项,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科研和科技开发项目总经费约1500余万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25篇,其中核心
151篇,SCI收录30余篇,EI收录4篇;申请并获授权PCT国际专利1项、美国国家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10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生物制药专业拥有一支长期从事生物制药的专业团队、一个生物制药省级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一个生态安全与保护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药物发酵校级工程中心。近10余年来,重点围绕川西北道地药材的提取分离、发酵工艺、产品研发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研究工作。

兼职教师:
本专业外聘企业行业教师8人,包括了绵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所长何兴富、四川赛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晓辉、四川华派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方鹏飞等行业人士作为本专业外聘教师。学院根据外聘教师各自教学风格与特长,安排不同的讲座与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外聘师资的特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实践教学平台
4.1 校内实验平台
4.1.1 生物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中心现有实验教学面积4000余平方米,拥有仪器设备共1496台套,资产总值约1250万元。这些仪器设备分属1个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平台、3个专业应用能力实训平台和1个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为学生开展综合性、创新性训练提供支撑。微生物培养室、灭菌蒸馏室、免疫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分光光度室、生化与分子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普通化学实验室,中心每年承担学生的实验教学、毕业论文、大学生创业项目、实验技能训练和创新性实验等训练超过2000人次,总学时数约10万人时。




4.1.2 药物固体制剂GMP实训中心由绵阳师范学院与绵阳市高新区生物医药孵化器共建,是具有GMP仿真实训及对外提供药品固体制剂试生产一体化功能的实训中心。具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三种剂型生产线。项目占地总面积503平方米。中心严格按照药物生产流程布局,并满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GMP〕、《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设计规范,达到GMP认证的硬件技术标准。后期将与待建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结合开展渗透式、情景式、交互式教学实践。




4.1.3 动植物标本馆与人工气候室
龙门山脉动植物标本馆占地面积300余m2,分为12个展区,共展出各类标本3000余件。为生物制药专业学生提供药用动植物种类识别训练,提升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人工气候室总占地面积560m2,其中低温、中温和高温实验室等5个实验室和1个控制室,实验室占地面积80m2。为生物制药专业学生提供药用植物栽培和药用植物抗性生理生态研究场地。
4.2 校外实践基地:
为了更好地满足生物制药专业学生的延伸学习及实践,学院开辟了系列符合培养要求的校外实训基地,如:太极集团绵阳制药、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四川华派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成都乾坤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成都圣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四川赛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百诺吉科技有限公司,绵阳食品药品检验所等。提供的相关实训内容包含:蛋白质多肽制药,动物细胞培养,基因工程疫苗制备,化药及中药制剂以及新药物研发、药物分析等,为产教研一体化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平台保障。
实习的基地 |
实习方向 |
四川赛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固体制剂生产 |
四川华派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生物制品研发 |
成都圣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蛋白多肽药物生产 |
太极集团四川绵阳制药有限公司 |
中药制剂 |
四川百诺吉科技有限公司 |
动物细胞培养 |
成都乾坤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
动物药生产 |
绵阳食品药品检验所 |
药品检验 |
四川省中江神龙医药有限公司 |
药品流通 |
科贝源(北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药品研发 |
四川好医生制药有限公司 |
药物制剂 |



团队与绵阳高新区国家生物医药孵化器、四川赛卓药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框架协议,共同建立“绵阳高新区生物医药项目联合研发及产业化”推进平台。其中与四川赛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技城国家级绵阳高新区生物医药孵化器联合申报的项目“创新抗耐药性抗生素利他唑酮的临床前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立项,立项经费461万元。另外,团队也分别与四川甘馨绞股蓝公司、四川诚隆药业、绵阳食品药品检验所、绵阳市人民医院、绵阳市第八医院、绵阳一康制药、四川省德培源药业、四川同兴药业等企事业单位合作,承担了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2项,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3项,四川省科技厅支撑计划项目5项,绵阳市科技局计划项目4项,在本地方行业中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
5培养学生质量
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定位准确,与社会需求符合度较高,学生在就业及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用人单位及社会认可。
近年来,毕业生考研率一直处于逐年攀升的趋势,历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所、985、211等一流高校的学生人数较多,近三年,考研录取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在40%左右,居全校前列。
生物制药专业2018考研情况
班级 |
姓名 |
性别 |
录取学校 |
生14.6 |
苟静 |
女 |
华中科技大学 |
生14.6 |
何政业 |
男 |
南开大学 |
生14.6 |
李兰 |
女 |
四川师范大学 |
生14.6 |
李文靖 |
女 |
西南科技大学 |
生14.6 |
潘俊坡 |
男 |
南方医科大学 |
生14.6 |
唐苗 |
女 |
重庆医科大学 |
生14.6 |
游尚燕 |
女 |
西南交通大学 |
生14.6 |
钟迪静 |
女 |
南方医科大学 |
生14.5 |
陈亚玲 |
女 |
四川大学 |
生14.5 |
李斌 |
男 |
兰州大学 |
生14.5 |
刘天琪 |
女 |
中国政法大学 |
生14.5 |
刘婷 |
女 |
电子科技大学 |
生14.5 |
刘迎春 |
女 |
西南医科大学 |
生14.5 |
漆冬梅 |
女 |
重庆大学 |
生14.5 |
任佳琪 |
女 |
重庆大学 |
生14.5 |
王海涛 |
女 |
四川师范大学 |
生14.5 |
伍春平 |
男 |
华中农业大学 |
生14.5 |
郑丹 |
女 |
电子科技大学 |
生14.6 |
熊彦彦 |
女 |
重庆大学 |
生14.6 |
周成慧 |
女 |
重庆大学 |
生物制药专业2019考研情况
班级 |
姓名 |
性别 |
录取学校 |
生15.6 |
谭畅 |
女 |
纽卡斯尔大学(英国) |
生15.5 |
陈源 |
女 |
四川大学 |
生15.5 |
李欣 |
女 |
电子科技大学 |
生15.5 |
廖苹 |
女 |
大连理工大学 |
生15.6 |
田雨虹 |
女 |
重庆大学 |
生15.6 |
王璐瑶 |
女 |
常州大学 |
生15.6 |
吴定坤 |
男 |
电子科技大学 |
生15.6 |
杨飞逸 |
男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生15.6 |
杨晓燕 |
女 |
遵义医科大学 |
生15.6 |
杨鑫 |
男 |
中国药科大学 |
生15.6 |
袁敏艳 |
女 |
贵州医科大学 |
生15.6 |
张迪 |
女 |
西南医科大学 |
生15.6 |
张杨 |
女 |
遵义医科大学 |
生15.6 |
赵志远 |
男 |
昆明理工大学 |
生15.6 |
钟成 |
男 |
湘潭大学 |
生15.6 |
钟全兴 |
男 |
天津科技大学 |
生15.6 |
周乐佩 |
男 |
电子科技大学 |
生物制药专业2020考研情况
班级 |
姓名 |
性别 |
录取学校 |
生16.6 |
邓媛 |
女 |
四川师范大学 |
生16.5 |
金兰 |
女 |
中国药科大学 |
生16.5 |
林红 |
女 |
电子科技大学 |
生16.5 |
江小艳 |
女 |
电子科技大学 |
生16.6 |
严雨 |
男 |
云南大学 |
生16.6 |
李素梅 |
女 |
西南交通大学 |
生16.6 |
郑秀 |
女 |
西南医科大学 |
生16.6 |
余娜 |
女 |
重庆理工大学 |
生16.6 |
魏婧 |
女 |
福州大学 |
生16.6 |
蒲芬 |
女 |
大理大学 |
生16.6 |
黄若琪 |
女 |
昆明理工大学 |
生16.6 |
高婷彦 |
女 |
四川大学 |
生16.6 |
梁秋菊 |
女 |
西南大学 |
生16.6 |
张琴 |
女 |
扬州大学 |
生16.6 |
唐铃 |
女 |
沈阳药科大学 |
生16.6 |
杨蓉 |
女 |
成都大学川抗所 |
生16.6 |
刘科 |
女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生16.5 |
雷娅 |
女 |
三峡大学 |
生16.5 |
肖萌 |
女 |
三峡大学 |
生16.5 |
李思琪 |
女 |
昆明理工大学 |
生16.5 |
董维维 |
女 |
遵义医科大学 |
生16.5 |
张雪 |
女 |
西南医科大学 |
5.2 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
构建“教、创、赛、研”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模式。学生通过教学实验的开展,创新性思维的训练,参与老师科研,将科研过程中的成果、思路内化后用于申报各级创新训练项目,近四年生物制药专业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获得国家级及省级立项14个,立项情况如下

以各级各类创业竞赛为实践教学的延伸,提升“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水平。2018、2019年连续两年在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国药工程-东富龙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中,分别获得全国二等奖、全国三等奖各一项以及三等奖两项,成绩超过大多同类院校。




2019年在四川省教育厅主办第六届四川省大学生“生命之星”科技邀请赛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分别获四川省一等奖两项,四川省三等奖一项,全国一等奖一项。在四川省大学生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一项。




2019年四川省大学生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大赛等的学科竞赛获1等奖1项。

2019年四川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竞赛获铜奖1队

生物制药专业以及原生物技术专业(制药方向)学生在本科就读期间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2篇、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有多名学生在校期间考取营养师等,毕业后考取执业药师,调剂师等。